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移动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愈来愈举足轻重。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尤其是“谈基站色变”这个现象越来越明显,人们已经逐渐进入了一种理解误区。其实,为了研究电磁波辐射,尤其是移动电话基站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世界上许多科研机构的医学专家进行了各种实验,迄今未发现对人的思维、智力、反应以及健康等有任何影响。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电磁波世界。现代的人生活在电磁波环境之中。
如电闪雷击、太阳黑子活动、大气、宇宙等都产生电磁波,这是来自自然的电磁波现象;而人为的电磁波主要来源于无线电发射设备、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如无线电台、手持移动电话、氦弧焊机、交流高压输电线、汽车点火器、荧光灯、微波炉、电动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等都会产生电磁波。
实际上,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存在着各种频率、强度不一、看不见、摸不着又闻不到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目前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高频感应加热,使用频率多为300kHz~3MHz;高频介质加热,使用频率为10~30MHz;微波,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信、电视及核物理科学研究等,频率一般在3~300GHz之间;生活辐射,如各种家用电器;信号发射设备,如电视信号塔、移动通信基站、寻呼台基站和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线等。原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根据无线电业务划分规定,对不同频段的无线电频率波道配置进行了相应的规划,以便对各种无线电台(站)设置请求进行频率指配。各类无线电发射设备和电磁辐射装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任何电磁辐射设备的设置使用,同时还必须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国家标准,达到公众和职业照射标准的要求,使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减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广播使用的主要是中波和短波,而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又统称微波,GSM使用的是890~954MHz,3G使用的是1920~2170MHz,都属于微波中的分米波。我们日常使用的微波炉一般是2450MHz,也属于微波中的分米波。其次,我们从专业角度来分析无线移动通信的一些相关辐射知识。
1988年,我国就已出台了电磁辐射方面的环保标准,其中规定:一级区域内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微波功率密度不得超过 10微瓦每平方厘米,过渡区域不得超过 40微瓦,同时还规定,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 15W的移动通信发射机可不在测量范围之内(因功率较小)。
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器所产生的功率是很低的。广播电视发射塔通常是以几十千瓦的功率进行发射的,而基站天线发射塔的功率却不超过 30瓦,所以基站功率不到前者的千分之一。
目前,基站天线的高度通常为 30米~50米,天线在设计上是沿着水平方向。手机与基站及基站控制器之间,有智能控制机制,动态调整互相之间的通话信道、电磁辐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在上述控制原理下,一个覆盖半径在300米至500米的BTS基站,相对于该范围内的移动手机而言,距离基站越远,对应信道和手机的发射峰值功率越强。当GSM手机在距基站500米左右的楼内通话时,基站对应信道的发射功率在13W左右,GSM手机的发射峰值为2W左右;而当手机移动到距基站1至200米的视角距离时,基站的信道发射功率将自动调节在0.1W左右。我们市面上最常见的GSM手机在接通电话的瞬间最大发射功率是2W,而且是在人的耳朵边上,距离人的大脑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当GSM手机来电的时候,电脑和电视的屏幕会闪烁,就是因为瞬间的功率增加的原因。说到这里我相信人们应该分得很清楚孰重孰轻了。
由此可以推论:移动通信基站密度越高,相应每个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越低;手机距离移动通信基站越近,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通话者电磁辐射当量越低、越安全。人们之所以有这个“辐射心病”是由于移动通信基站目标大,天线多,让人们看着有种畏惧感,从而使人们对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产生疑问。然而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任何一期移动通信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全国职业病防治或各种癌症发病率的统计分布看,还没有相对集中于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迹象。因此,普通群众更没必要担心基站的电磁辐射。至于广大群众担心的一些“辐射疾病”,从有了手机以来,还未发现过由于基站引起的此类事件,请人们放心。
最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规模的迁移,都离不开移动通信的支持,人们不可能回到以前那种飞鸽传书的时代,所以希望广大的群众理解通信运营商的工作,正确认识和面对“基站辐射”,并支持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以更好地向广大用户提供良好的移动通信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