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北起松辽平原,南到江淮之滨的广大地域,双方共投入三百余万部队,进行了震撼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百四十二个昼夜中,双方统帅部所拍发的电码讯号错综交汇着,织成一面无形的网,从大气层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将会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
——《大决战》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解放战争就此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大地上,浩浩雄师征战四方,摧枯拉朽;寰宇内,频频捷报穿梭九州,鼓舞人心。在此期间,无线电紧密串联起党中央与各解放区、各部队,在看不见的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密报飞传保卫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后,转而对山东及陕甘宁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并开始加强情报侦察工作,特别是侧重于侦测空中的无线电波。他们企图利用接收日军和美军援助的无线电测向机加强侦测能力,引导地面和空中力量对我党首脑机关实施“斩首行动”。
3月10 日晚,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胡宗南在洛川前线指挥部召集军、师、旅长开会,具体部署进攻延安的方略,其中就包括利用无线电测向仪探测我军电台位置。相关信息被我隐蔽战线情报人员获取,第一时间便将情报通过西安秘密电台发往延安。由于有了这份情报,党中央下令无线电静默三天,避敌锋芒。3月19日,党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同时,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稳定了陕北战局,胜利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及群众转移的任务。期间,我军通信兵利用有限通信器材与用现代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胡宗南部电台展开激烈周旋与对抗,机动灵活地完成了各项作战部署和指挥通信任务。
·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批阅通信大队接收的电报
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无线电通信是党中央指挥全军的重要通信工具。通信兵完成了其中140余次重要战役的通信保障任务,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解放全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电码交错决胜千里
至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的通信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仅关内各战略区通信干部数量即已达6260余人,通报台807座,收报台472座,有线电总机2000部,电话单机13975部,长途线路28200公里。·
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和全面进攻的新形势,军委三局于9月16日至10月15日召开关内部队通信会议,达成了重视使用小型无线电话、信号通信和运动通信,以及严格通信纪律、积极开展电子斗争等共识,让人民解放军牢牢掌握了战场信息主导权。例如在胡家窝棚战斗中,东北野战军二局破译了廖耀湘兵团的电信通讯,侦测到廖兵团在胡家窝棚附近,进而顺利捣毁了廖兵团指挥部,并监听掌握了廖兵团的行动计划和路线,加速了廖兵团的覆灭和辽沈战役进程。
三大战役期间,军委三局总台电报量急剧增多,由延安时期的每月90万字增至月平均140万字,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罗荣桓的特急电报即达75%,要求随叫随应的联络对象也占到20%。军委机要局送来的电报紧急程度经常是4A,甚至一大串A,有时还在后面加个“特”字以示紧急。毛泽东在西柏坡的一间旧民房里,用一封封电报统筹指挥了恢宏而庞杂的战役,创造了142 天歼敌154 万人的奇迹。据统计,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亲笔书写和口述的电报达408 份,阅读的前线电报有上千份。仅在辽沈战役期间,毛泽东共拟就77 封电报,其中指挥锦州之战的电报多达50 余封。周恩来曾感慨道:“在西柏坡,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天天发电报,就把敌人打败了!”
·解放战争中的通信兵
·三大战役期间从西柏坡收发的部分电报
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在中国大陆上由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标志着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无线电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密切联系起党、军队和人民,形成一道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缔造了属于它的不朽功勋!